看好新兴产业市场 投资增长动力未减
外资来华“抢跑”经济转型
从高通到奥迪,从克莱斯勒到三菱电机,随着中国反垄断调查执法的日渐扎实,一些有问题的在华外企纷纷受罚。于是,指责中国搞“投资保护主义”、“抬高外资进入门槛”的噪音便不绝于耳。然而,现实真的支持这种论调吗?专家表示,近年来对外资而言,中国依然保持着很强的吸引力,并且有越来越多的外资在现代服务、高端制造等代表经济转型升级的新兴领域率先布局,以期争享中国经济改革发展带来的巨大红利。
“保护主义”说法不实
商务部数据显示,2015年1—5月,全国设立外资企业9582家,同比增长9.6%;实际使用外资金额538.3亿美元,同比增长10.5%,并且这一数据还不包含银行、证券、保险等领域。而根据联合国贸发会议的跨国直接投资统计,从1992年起,中国已连续22年成为吸收外资最多的发展中国家,即使是2008年金融危机后,中国每年新批准设立外资企业也都在2万家以上。
上海市社科院世界经济研究所研究员金芳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指出,每一个国家都有追求公平竞争的需求,反垄断措施并非中国独有,中国企业走出去同样需要接受反垄断的监督,因此“排挤”外资之说便无从谈起。
“改革开放之初,我们一方面急需外资,另一方面也没有相应的管理经验,而且完善监管需要一个过程。现在,我们逐步完善对跨国企业的监管,正是对以往的疏漏进行纠正,这样也有利于给外资一个规范的市场环境。”金芳分析。
引资呈现三大特征
外资来华虽然数量不少,但其质量和方向却更值得关注。资料显示,今年前5个月我国吸收外资呈现出以下三大特点:一是现代服务业领域吸收外资增幅较高;二是部分高端制造业吸收外资增势良好;三是东部地区实际使用外资保持较快增长。
具体来看,今年1—5月,金融服务业、科学研究业、综合技术服务业实际使用外资增幅显著,同比增长分别高达475.7%、132.5%和34.7%;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化学制品等高端制造业实际使用外资同比分别增长则为4.8%、4.4%和2.0%。
中国宏观对冲研究院院长付鹏认为,随着中国经济转型、创新的深化,外商直接投资也发生了比较明显的结构性变化,海外资本大量投入国内的新兴产业和技术创新过程中,说明外资比较明确中国转型的整个意图。
“跨国公司在全球投资不仅遵循要素最优配置的原则,也会充分利用自身优势。过去,中国的劳动力成本很低,以低端产业为主,所以外资来华做加工代工比较多。现在,我们劳动力成本上升,制造业水平大幅提高,外资来华投资新兴、高端产业就不难理解了。与此同时,我们自身也更欢迎技术溢出效应好的项目。”金芳表示。
外资有望“量大质更优”
“核准制”变身“备案制”、“合同章程审批”简化为“备案管理”、负面清单确定了“法无禁止即可为”……除了中国经济自身“阔步”升级这一根本因素之外,政府简政放权的努力及营商环境的不断法治化同样是吸引高端外资来华过程中不可忽视的因素。
例如,新修订的《外商投资产业目录》就在鼓励类增加了新能源汽车关键零部件等条目。一些有远见的跨国公司便积极利用新规制,抓住中国结构转型的新机遇,开始在战略新兴产业和高端服务业领域积极布局。
酒好不怕巷子深,巢暖方引凤凰栖。专家表示,随着中国展现出越来越强的创新活力与潜在的巨大购买力,外资来华不仅将呈现“量大质更优”之势,而且在不同区域之间也有望形成互相协同的效应。
“中国仍将是重要的市场,不会出现外资大量撤离的情况。相反,更多资本有望来华寻觅巨大商机。”金芳预计,未来各地区将扮演不同角色,东部沿海地区将吸引更多科技、研发型外商投资项目,而中西部地区则可以承接更多的制造业内迁,从而形成海内外资源在一国之内同时整合的局面。
(信息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